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活动图片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仔猪副伤寒病

    信息发布者:绿色农品之家
    2018-02-27 11:58:34   转载


     1.病原
        本病病原主要是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。沙门氏杆菌为需氧和兼性厌氧菌,不形成芽胞和荚膜,一般均能运动,为革兰氏阴性菌,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。

        沙门氏菌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抵抗力强,干燥和冷冻对细菌无多大影响。对干燥的抵抗力强,可经4个月不死。在污染的水中能生存4个月以上,在粪便和上壤中能生存10个月。

        2.流行特点

    病猪及某些健康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来源。病原菌存在于肠道中,通过粪尿不断排泄到外界环境中,污染饲料、饮水、猪圈周围环境,经过消化道感染发病。还有的少数可通过带菌母体子宫内感染或脐带感染。

          沙门氏菌有时存在于健康猪肠道内而不引起发病.但当由于各种不良因素使猪体抵抗力降低时,细菌就能迅速繁殖,引起内源性感染。由于细菌通过猪体毒力增强,结果可使其它猪发病,引起流行。

       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但春冬气候寒冷多变时节发生最多。据我们根据142例统计,主要发生于12月及1-2月。仔猪饲养 管理不当,圈舍潮湿、拥挤、缺乏运动,饲料单纯,缺乏维生素及矿物质或品质不良,骤然更换饲料、气候突变、长途运输等等都是发病的主要诱因。当然,带菌猪的存在,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,这些不良因素的存在更有利于本病传播和造成流行。我们也曾见到,似无不良诱因时,也引起慢性发生的病例。

          本病主要是2-4月龄、体重10-170千克左右的猪发病。常呈散发性,有时呈地方性流行但在不利因素作用下,有时可引起很大的损失。我们曾在京郊两个国营农场观察到,一个农场因饲料突变和卫生条件差引起一次流行死亡107头,死亡率达50%;另一个农场因长途运输、护理及到场后管理不当,引起一次流行死亡314头,死亡率达41%,而且绵延不断,持续1.5-2个月之久,虽经采取防治措施,也不能终止其流行。

        猪副伤寒带菌猪较普遍,病原菌广泛分布于外界环境中,因此有些地区本病长期存在,时而爆发,时而暂停,几乎每年所生小猪都有一部分发生,构成本病的常在性,是其另一特点。
        据实际观察,当有些传染病发生时,常有副伤寒的继发或合并发生。我们对送检猪只142例统计,单纯副伤寒104例,并发巴氏杆菌病6例,猪瘟并发32例。所以在诊断时应注意鉴别.

        症状
    本病的潜伏期长短,决定于仔猪抵抗力的强弱、传染方式以及细菌的数量毒力,短的两天,长的一个月,通常为4-6天按症状分急性两型·以慢性型为常见.

    (1)急性(败血型):发病初期多为急性经过,病猪体温升高到41℃左右,食欲不振或废绝,精神萎,喜藏于垫草内,寒颤鼻盘发干,眼结膜发红,有粘性分泌物。初便秘,后腹泻,排出淡黄色恶臭的稀粪,有时不见腹泻,在发病的2-3天,在鼻端、耳、颈、腹及四肢内侧皮肤上出现紫色斑。此时病猪迅速衰竭,行走不稳,弓背弯腰,毛粗乱无光,呼吸困难,心脏衰竭而死亡,病期为3-5天,死亡居多。

    (2)慢性:为最常见的病型,由急性转来或一开始即呈慢性经过。其病状与急性相似·只不过病状不明显或缓和些,据观察,最主要的特征症状是下俐·而且形式多样粪便呈粥状或水样,为灰白、黄绿、黄褐、灰绿或污黑色.恶臭,有时混有血液。严重时,肛门失禁,在吃食、躺卧起立和行走时都可出现下痢,粪便自然下流,使尾部及整个后躯沽污.有时咳嗽时,呈喷射状排出稀粪水。有的病猪下痢与便秘交替进行。有的病猪还发生肺炎,有咳嗽和呼吸加快症状般来说,慢性病猪体温稍高或正常,有食欲,后期废绝,也有的病猪死前还吃食。喜喝脏水。有的病猪皮肤上出现湿疹样变化,由于持续下痢,病猪日渐消瘦、衰弱,被毛粗乱无光,行走摇晃,甚至体瘦如柴,皮包骨,最后极度衰竭而死.

        据观察,流行初期多为急性经过,病猪在2-5天死亡;发病一周后急性死亡较少,一般在8-10天死亡,慢者多在病后半月以上死亡,甚至有长达两个月的。不死病猪生长发育停滞,成为住猪.

        4.病理剖检
        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的变化。淋巴结肿大,呈紫红色,切面外观似大理石状,与猪瘟的变化相似。脾肿大,呈暗紫色,触之似橡皮样感觉,切面蓝红色肝。胃肠粘膜红肿,形成皱褶,上附粘液,可见出血点,重者呈弥漫性出血肺有卡他性炎症变化。皮肤上紫红色斑块。病程长的病例,大肠枯膜有散在的麸皮状的坏死物。

        慢性病例的典型病变主要在大肠,特别是盲肠和结肠前段粘膜坏死和溃疡。初期肠壁淋巴滤泡发生肿大,为绿豆黄豆大,逐渐演变发生坏死,向四周扩延,边缘隆起堤状,中央下陷,坏死物呈灰绿、黄褐、污黑等不同颜色,肠壁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溃疡。有的溃疡互相融合,形成小块溃疡。有的病例,见整个肠粘膜,特别是盲肠,发生弥漫性坏死及靡烂,表面被覆灰黄色麸皮样坏死物,粗糙不平,肠壁变厚·缺乏弹性。也见有表层粘膜条状坏死的。

       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,切面呈灰紫色或土灰色,呈髓样变坏死灶,脾脏有的正常,有的脾髓增生肿大,质度变实。也有见小叶性肺炎的。

        5.诊断
        慢性副伤寒由于发病特点、症状及剖检变化,都较典型,不难做出诊断。但急性病例与猪瘟、猪丹毒很相似,应注意鉴别诊断。

        (1)流行病学特点:本病发生于24,4月龄小猪,地方流行或散发,流行缓慢。常在寒冷气候多变及阴雨连绵季节发生。有降低仔猪抵抗力的致病应激因素存在。
        (2)临诊症状:初期急性发生时,与猪瘟、猪丹毒相似,需结合其它材料综合判断。典型的症状是持续下痢,呈慢性经过,部分仔猪还有肺炎症状。
        (3)病理变化:大肠有典型的溃疡,或弥漫性坏死,肠壁变厚。肝、淋巴结等为干酪样坏死。
        (4)细菌分离:急性病例可以从实质器官分离出病原菌,慢性病例不易成功。如已分离到沙门氏菌,也须结合其它症状、病理及流行特点进行分析,排除混合感染,综合判定。

        6.防治措施
        (1)预防
      ①未发病时的预防工作:如前所述,本病是由于仔猪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促进发生和传播的,因此,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是必须认真贯彻“预防为主”的方针。首先应该改善管理和卫生条件增强仔猪的抵抗力。勤换垫草,及时清除粪便,以减少感染机会。哺乳仔猪提前补料,防止乱吃脏物,断乳仔猪根据强弱大小,分槽饲喂,给以优质而易消化的多样化饲料,适当补充矿物质,防止突然更换饲料。有放牧条件的地方,每天出外放牧活动更好。

        其次,在本病常发地方,可对1月龄以上或断奶仔猪用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菌苗进行预防。注射法:用20%氢氧化铝稀释,肌肉注射1毫升,免疫期为9个月。少部分猪注射后有减食等反应,但无不良后果。口服法:按瓶签说明,服前用冷开水稀释成每头份5-10毫升,掺料中喂服。口服免疫反应轻微。

        ②发病后的措施:病猪及时隔离和治疗。圈舍要清扫、消毒,特别是饲槽要经常刷洗干净。粪便堆积发酵后利用。根据发病当时疫情的具体情况,对假定健康猪可在饲料中加入痢特灵或抗生素进行预防。连喂3~5天,有预防效果。死猪应深埋,切不可食用,防止人发生中毒事故。

        (2)治疗:对全群仔猪进行观察,发现病猪后立即隔离,及时治疗,并指定专人负责照料,治疗方法甚多,介绍数种供选用。
        吠喃唑酮(痢特灵):每日0.4-0. 6克,分两次内服,连服3-5天。据试验观察疗效显著。土霉素按每千克体重0.1克计算,每日两次口服,连服3天。
        复方新诺明:每天每干克体重0. 07克,1天2次,口服,连用3-5天。
        磺胺眯:按每千克体重0.2-0.4克计算,分两次口服,连用3,5天。磺胺-5甲氧嘧啶、磺胺-6甲氧P&Q或磺胺甲基异嗯唑(SMZ)等与抗菌增效剂(TMP)按5:1混合,按每千克体重25-30毫克内服,每日2次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